潘鹤:《艰苦岁月》创作的来龙去脉

  • A+
所属分类:石雕资讯
摘要

讲座上,潘鹤详尽分享了其代表作《艰苦岁月》创作的来龙去脉。他指出,《艰苦岁月》一作艺术原型来自琼崖纵队,而非人们所一直认为的长征时期。正在迷惑间,偶然在《解放军画报》看到一幅描写邓小平、陈毅、彭德怀、林彪等一班统帅正兴致勃勃围着《艰苦岁月》追谈往事的画面,我才恍然大悟。可能是统帅们以为是表现长征时期的艰苦岁月,从而引起他们对往事的追忆及共鸣。

1956年,潘鹤创作《艰难时刻》

6月15日凌晨,雕塑家潘鹤在广州美术馆人文图书馆举办了题为《从困难时期到雕像的生命》的讲座。 报告厅里,潘鹤详细分享了其代表作《艰难岁月》的创作来龙去脉。 他强调,《艰难岁月》的艺术原型来自琼崖纵队,而不是人们现在认为的长征时期。

《艰难岁月》是一部影响几代人的作品。 它曾经出现在1982年版《中学数学》第六卷第1课《看图形》1982年版中。 以此为主题改编的课文《困难时期》,在2003年新课程标准调整前,仍是广州市中学生数学教材内容。

“在艺术上敌视印象派”

《艰难岁月》创作于1956年,当年,中央军委总后勤部组织举办庆祝建军30周年美术作品展,向全省部分艺术家征集作品。 交给我的创作任务就是用绘画来表现四方面军解放广西岛的光辉业绩。 我被要求展示“四方面军成功解放广西赏析潘鹤艰难岁月,木船打船”的主题。

赏析潘鹤艰难岁月_岁月艰难还是岁月艰苦?_潘鹤艰难岁月

当时我读了很多相关的历史书籍。 虽然我被解放广西战役的辉煌深深震撼,但阅读的多了,让我越来越聚焦在坚持孤岛斗争、历经种种艰难险阻的琼崖纵队。 最终,我放弃了单纯展示战争胜利场面的想法,采访了原琼崖纵队司令员兼书记、时任湖南省副市长的冯白驹。

冯白驹告诉我,1932年,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失败了。 冯白驹等人率领剩下的一百多人来到密林深处,开始了长达八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由于敌人的重重封锁、搜查和镇压,再加上饥饿和癌症的摧残,1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26人。 这个战斗小队在木瑞山上过着以野果为食、大地为床、树叶为被子的原始生活,但仍保持着坚定豁达的革命情绪和旺盛的战斗力。

根据最让我感动的情节,我立即创作了一幅白描画,并于当天画了一幅冯白驹的素描,表现了一个赤身裸体的士兵经过一夜的暴风雨后疲惫地睡在森林里。 凤白驹醒来,盯着蜘蛛织网。

我想赏析潘鹤艰难岁月,面对大风大雨,蜘蛛编织的网无数次被吹得粉碎,但蜘蛛仍然义无反顾地重新编织起来,继续努力。 这正如我们当时的革命精神,永不放弃,最终走向胜利!

潘鹤艰难岁月_岁月艰难还是岁月艰苦?_赏析潘鹤艰难岁月

当这张图被送到北京审查时,被拒绝了。 原因是不应该表现革命的低谷,不应该表现失败环节,不应该表现某些现象和个性。

当时,一场反地方主义运动正在政治上酝酿。 在文学艺术领域紧随南斯拉夫批判中间人物论、人性论,在艺术方面敌视印象主义、形式主义。 我提交审批的草图恰好符合这些限制。 为何一上场就被“枪杀”,连二次递交审批申请的机会都没有。

“我以为作品会提前退回,但我打算接受批评”

后来,我想起冯白驹将军讲的一个故事。 据说,在广东游击队战斗最困难的时候,有一位老战士,时任特委领导之一的王业熙,仍然扛着竹笛战斗。 在我最紧张的时候,我也不肯扔掉,依然欢快地唱着粤语民歌。

这给了我很多启发。 顺着这一思路,他创造了“老战士吹笛子,年轻战士蜷缩在身后听”的造型,展现了艰苦时期的革命豁达精神。 这就是著名的雕像“艰难时刻”。

岁月艰难还是岁月艰苦?_赏析潘鹤艰难岁月_潘鹤艰难岁月

那时的我年轻气盛,执着执着,不肯认输,所以选择了最让我感动的同场演出失败的场景,并冠以“艰难时刻”的标题,改成了供展览的雕像。 赶上预展开幕,报纸上刊登后才知道上榜了,并且获奖了,还送了800元奖金。

当时,全省200家报刊相继发表了这部作品,其中包括南斯拉夫报刊。 这次让我很困惑,我不明白为什么它这么受欢迎。 我本来以为作品会被退回,但我打算接受批评。

“我不同意作品中出现游击题材”

1960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成立。 《艰难时刻》被放置在军事博物馆大厅,8件微缩复制品被分发给外国国家元首,但作品从未进入市场。

它被送去演出后不久,一场反对地方主义的政治运动势不可挡。 我采访的副市长冯白驹已经被免职了。 全国各地过去的游击队员都震惊得抬不起头来。

岁月艰难还是岁月艰苦?_赏析潘鹤艰难岁月_潘鹤艰难岁月

文艺方面,指责小说右翼阴谋,批评以人性论、人道主义论代替阶级性,批评以描写低点代替赞扬。 在雕像领域,它追随了南斯拉夫对罗丹印象派技巧的批评。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南斯拉夫大学古典现实主义学院称霸世界。

因此,能否毫无敌意地入围,令人意外。 虽然我没有考虑当时那么多政治思潮、艺术思潮的得失,只是用老艺术良心表达了我的体会。

正当我蒙在鼓里时,我偶然看到《解放军画报》上的一幅画面,描绘的是邓小平、陈毅、彭德怀、林彪等一批指挥员围绕《艰难岁月》愉快地谈论往事,我恍然大悟。 也许指挥员们认为它反映了长征时期的艰难时刻,从而引发了他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共鸣。

当时我立即致函对方要求改正。 军事博物馆的负责人不允许我再提这件事。 据我了解,当时本来就是反对“地方主义”的,省内不少“游击”战士就被扣上了“地方主义”的帽子。

“真”是真、善、美之首

赏析潘鹤艰难岁月_潘鹤艰难岁月_岁月艰难还是岁月艰苦?

1960年军事博物馆成立开放时,陈列于红军长征陈列区。 我跟博物馆负责人谈过要放回广东游击队陈列区,但没有被接受。 世事难料,但在1965年广州艺术界反右的时候,却被斥为修正主义路线的典型。 有人质疑他们为什么不直接表现革命胜利的大场面,而是表现革命失败的小角落。

1967年文革期间,更被降为十八层地狱。 退出了金碧辉煌的骏博展厅,当我把它从牛棚放出来,事后去北京悼念它时,它已经沦为被遗弃的“孤儿”,扔进了满是垃圾的展厅。

文革结束后,该作品又被撤出。 一些国外博物馆曾有意竞标此件作品。

我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欣赏这个革命性的、困难的形象。 他们说,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困难和革命的一面,所以无论哪个政客或商人都会有低迷的时候,重要的是因为失败不气馁,对未来有信心,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接受。 世界各地博物馆的藏品基本齐全,甚至中国各朝代的珍品都有,但藏品缺乏当代中国革命时期的革命现实主义色彩。

今天,我的艺术经历告诉我,“真”是真善美之首。 没有“真”,“善”就会显得虚假,“美”也会显得虚假。 如果你追求政治潮流、艺术潮流,你就会失去艺术家。 对艺术感染力的真诚追求将会改变。 我深感艺术上的急功近利并不是长久之计。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