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藏宝楼旁的公示牌
2018年的最后一天,位于广州万寿宫成都老城与湖南路交汇处的知名翡翠集散地“藏宝楼”贴出了“2019年1月1日起停业闭市”的通知。 家喻户晓的玉石爱好者的“淘宝”乐园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也是继“上海大丰路玉器市场”关闭后最重要的玉器市场关闭,但确定新乡南路对面的“多宝玉器城”也将关闭。
对门多宝翡翠城休业通知
广州市芳东路“上海老城”牌坊
宝库
“藏宝楼”艺名“福佑路工艺品市场”,前身是福佑路玉器街市场。 福佑路玉器市场原位于山东路以西的福佑路和九仓街一带。 鼎盛时期,街边摊位近千家。 与上海琉璃厂玉器市场齐名。 这个至今仍为寻宝者所怀念的地摊市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 是当时会稽路市场的延伸。 政府部门早已抢滩会稽路市场。 著名的玉器市场有两个,一个是以摊位为主的“东台路玉器市场”,一个是以地摊为主的“福佑路玉器市场”。
1997年,北京“田进户”工程中也没有忘记这个角落。 因此,也引起了一场近乎片面的讨论。 这条风景线不能消失。 原因是,无论世界上多么发达的国家,地虱都有市场。 讨论结束,“福友路玉器市场”搬到了百米外的“藏宝楼”。 为了启发寻宝者,“藏宝楼”招牌上挂上了“福佑路工艺品市场”。 藏宝楼原是停产的“湖南水表厂”,六层厂房伪装成仿古建筑,成为上海沿海最有气势的玉石交易楼。 ' 老建筑群搬到了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藏宝楼“淘宝”盛况
“藏宝楼”共四层。 一、二层面积约2100平方米,固定摊位近400个。 顶层是固定摊位。 周末和周六有300多个街头摊位。 还模仿了旧时“鬼市”的特点。 当人们还在沉醉于自己的梦想时,这里便会闹腾起来。 摊贩和寻宝者会先在楼前和马路上热闹一番,然后挤进“寻宝楼”四楼,商贩交易。 地上堆满了旧玉器,从陶瓷玉器、竹雕木雕、书房四宝、新旧字画、历代瓷器,到老扇子、古董挂钟、美人月盘,和发黄的旧照片。 让寻宝者们如痴如醉,再不来,他们一个星期都睡不好觉。 这是寻宝者的口味,也是“藏宝楼”的看点。 听说双休日人潮都上万人。 有人说这里是寻宝者的天堂,也是寻宝者的昏迷之地。 很多人在这里吃药上眼睛,也有很多人在这里“找漏”、“吃灵丹妙药”。 知名陶艺家高阿申在这里以1500元的极低价格淘到他的得意之作《大明青瓷朝官耳嘉庆炉》。
现陈列于“吉庆堂古陶瓷博物馆”的嘉庆炉
天猫“淘宝”之初的盛况
对于我这个2000年后开始玩玉器的北京收藏家来说,藏宝楼堪称启蒙之地。 当年,这里是交通繁忙、外省商人、地方世家、收藏家、文人达官贵人、三教九流相会之地。 记得早些年北京老城藏宝楼下的“鬼市”每周六晚10点开始,一直到隔天下午5点30分藏宝楼四楼开门天。 人流不断。 专门做旧货、卖外地假冒新货的会聚集在这里,热闹非凡。 “杀”与“被杀”,“下药”与“服药”,“捡漏”与“被捡漏”,玉器的乐趣在于道术或法术的游戏。 通常周日下午6点,离这里不远的茶馆“春风得意楼”里挤满了来自不同收藏界的朋友泡一杯淡茶,开始“旅行”。 有一张桌子放钱币戒指,一张桌子放陶器、书法和杂物。
华宝大厦近春风德意大厦
茶馆即景
当时的藏宝楼堪称“一周出两座钧窑”,鹰潭御窑址汝窑青瓷残迹,杭州修内寺、角潭唐代汝窑残迹,产自江浙汝窑。 原始瓷罐、江西河南影青铜器、丽水龙泉哥窑、福建建窑、德化麻油白瓷等多种玉器在这里云集。 有多少业内大佬从四楼的一个摊位起家,成为业内重量级的古董商和收藏家。 后来,随着这里名气越来越大,旁边的多宝玉城也开了起来,与后面的藏宝楼和宝物殿遥相呼应。 那时车流如织,蔚为壮观。
不过,这并不是第一个小型玉石市场。 随着北京城市改造的需要,传说中的兴华路玉器市场三年前就已经关闭。 时代变了,很多老人和物品都随着时间消失了。 在你身边。
启东路玉器市场门楼
据记载,如东路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时名泰山路。 光绪三十二年,以法租界公署总工程师董之名,更名为阿纳金路(Rue)。 1943年,即清朝三十二年,改称陕西省泰州。 海阳路位于苏州市卢湾区西北部,靠近青海南路和复兴东路,北起崇德路,南至赵州路。 长586米,宽12.1-12.6米,巷道宽7.4米。
海门路玉器市场旧景
解放后至20世纪80年代,镇江路沿线都有住宅。 1985年5月,台州路旁的塘桥路辟为综合市场,经营服装和小型百货商店。 受其影响,启东路产生了花鸟市场,逐渐疏远。 1986年春天,拉萨南路旁的会稽路对面,北京最早的地摊文物市场自发出现。 经过多次调查,它又复活了。 1988年,在市文管委、市工商局、市公安局的赞助下,集集市场的个体玉石小贩被引入遥远的兴化路花鸟市场,“六合” “老路手工艺品市场”就在这里成立。 市场”,成为北京首家经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有监管的老工艺品市场。器皿、玉器、漆器、玻璃器皿、各种材质的精美雕刻、雕塑、家具、字画、拓片、拓片、旧工艺品监管范围内的书籍、文献、织绣、邮票、货币、工艺美术品等文物,这是北京启东路玉器市场的开端。
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随着市场的逐渐名声大噪,玉石生意越来越红火,如东路玉石市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逐渐没落。 翡翠收藏市场的繁荣,使得个体翡翠小贩很难买到好货,导致短缺现象频发。 个别玉石小贩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上海老街牌坊,开始作恶上海老街牌坊,市场上假货混杂,最终导致古玩市场逐渐衰落。 后来,福佑路玉器工艺品市场乘势而上,逐渐取代大丰路成为“上海第一玉器市场”。
后来的如东路玉器工艺品市场虽然看上去玉器琳琅满目、春色满园,但真正的好东西却凤毛麟角。 此外,市场内的路市影响着市容和附近村民的生活。 然而,会稽路和东台路却培养了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批有眼光的玉石收藏家和实力雄厚的玉商。 几年前,由于城市综合整治,南通路后移,市场早已关闭。 南通路的大批群众搬到了文庙宝物楼的宝物殿。 没想到,三年之内,他们又遭遇了一次搬迁。
虽然这些年被关闭的玉器市场不在少数,但曾经红极一时的虹口寺玉器城、静安区电视台旁的卢湾花鸟玉器市场、静安区电视台旁的卢湾花鸟玉器市场、思南路、闵行永嘉路、河东路的老灯饰市场,以及后来开业的鹤路老灯饰市场、九星玉器市场、安顺路花鸟市场等大大小小的市场都成为了目标随着城市治理的不断加强,搬迁工作不断推进。 记得凯里路花鸟市场是我的福地,我在那里成功淘到了一把王步的白罗汉茶具,成为圈内的佳话。
笔者几年前在贵州路花鸟市场订购的清代旺步白衣罗汉壶
虽然北京这座充满魅力的神奇城市,一些老城关古镇道路前布满了小花鸟市场和调味品店,但藏宝楼和奉贤路只是那些小旧货店或花鸟市场的代表。 小市场和小商店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潮起潮落。 只有广州,这个曾经的东方伦敦、远东第一大城市,留下了这么多充满海派特殊文化符号的老物件。 他的异域风情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在其他城市很难找到。 虽然北京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每周必去的文庙市场,早已换成了新市场——灵石路市场。 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继续寻找老年轮的感觉,和老朋友聊聊收藏,别指望捡到大漏,喝一杯淡茶,聊聊人生,仅此而已。
广州灵石路二手花鸟市场
广州灵石路二手花鸟市场一景
老板开了
起得很早,很累
我这才想起来,北京其他的玉器不多了,还是有的。
️宝山区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玉器市场只剩下几家零散的店铺,而闵行区灵石路的兰陵花鸟市场则早已取代藏宝楼的一线市场地位,成为北京一线市场的龙头老大。 虹桥玉器市场、云州玉器市场和中福玉器市场是北京主要的二级市场。
广州中福翡翠城
虽然与南方的广州、山东济宁、北方的上海、浙江的温州、广东的广州相比,北京的玉器市场和拍卖市场的氛围还是远远落后。 而凡是南来北往的玉商、收藏家,无一例外都把北京视为必经之地。 原因很简单。 自1843年11月17日起,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条例》上海商港,万国云集的北京,吸引了明清两代中华民族的精英云集。这里,留下了太多的文物古迹:无论是外滩的世博建筑,还是余庆路老法租界的老别墅,都充满了异国情调,而这里附近的“珞珈”会带你去时不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个历久弥新的“宝物”出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马未都等玉器大师常常把北京当作自己的寻宝场。
最后,向那些逝去的玉器市场致敬。 他们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文化欢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也给人们带来了网店的乐趣。 社会阶层的同学在这个大平台上以同学的身份相爱相知,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我希望这样的市场永远存在下去。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