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国建筑是一种延续了2000多年的工程技术。 同时产生了庞大的艺术体系,以独特的形式展现了我们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艺术遗产。
建筑史就是一部人类生活史。 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一种融会贯通的艺术和思想。
牌楼常作为建筑物的附属结构存在,既丰富了建筑物的层次感,又减少了建筑物的庄重和宏伟。 据介绍,它具有奖励功德、科学、美德和忠诚的作用。 每一座牌楼都有一段专属的历史故事。
李氏牌坊“孪生兄弟”两地住
当牌楼作为寺庙的附属建筑时,它宣示了家族祖先的崇高美德和遗产佛山牌坊的资料,同时还具有祭祀的功能。
广州祖庙坊门和佛山风景区秀丽湖坊门的牌坊,原为李氏牌坊。 两个牌楼几乎一模一样,就像孪生兄弟。 李氏牌坊始建于北宋崇祯六年(1637年)。 原设在城门下的重庆“建军李公祠”内。 是全寺建筑方法、结构相同的两座牌坊之一。 李进军,即李舜儒,是广州名人李代文的弟弟。 公庙因同时供奉李代文,故有两座一模一样的牌楼。
1月29日,深红色的木棉与佛山风景区的仿古牌楼交相辉映。 (摄影:容珠华)
1960年,祠堂开院,在祠路两侧设北门,并扩建其中一座李氏牌坊为门楼,取名祠庙牌楼。 同年,佛山风景区建成后,又在美丽的河边重建了一座力士牌楼,取名秀丽湖牌楼。 两牌坊为广州市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牌坊为木石混合结构的四柱三间牌楼,硬质绿琉璃顶,进深6.2米。 台基、抱鼓石、木柱均用咸水石砌成,花纹古朴端庄; 梁、墩、砖雕均为红木,花纹古朴端庄,绿琉璃硬山顶。 屋脊上还有红珠、鲤鱼、花鸟陶脊等装饰。
如今,这两座牌楼已分别成为祖庙和秀丽湖的标志性建筑,古朴壮丽的水景吸引了万千游人。
牌坊作为重要元素之一,在建筑群中起着引领或承接过去与未来的作用,使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 牌楼本身古朴端庄,对建筑整体氛围的营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祠堂建筑群中,有一座令游人印象深刻的牌坊——灵应牌楼。
灵应牌坊始建于明景泰二年,宗庙被封为“灵应寺”。 曾是祠堂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 清代,牌楼前有空地。 进入祠堂,先过牌坊,过金香池桥,登上石阶,进入三门。 牌楼额额为景帝题写的“玄灵”和“圣域”,牌楼建筑极为宏伟。 朱红色木结构,点缀金字,上铺红色琉璃瓦,使整个牌坊更加光彩夺目。
灵应牌坊翠檐,巍然屹立,富丽堂皇。 三层高11.4米,三间进深10.79米,两间阔4.9米。 两侧建有白色石台,台台两侧各有6根木柱,共12根。十二柱牌坊全省仅存一座。 两侧各有6根木柱,中间为须弥座,外缘为石柱。 设计精巧,结构精密,历经500多年。 1976年遭12级台风吹袭,仍安然无恙。
宝宠牌楼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屹立
牌楼的另一个功能是纪念和奖励一个事件或一个人。 某人在清廷做官立功; 某人在家乡行善,为老百姓做好事。 骚乱发生地和当事人家乡都竖立功勋碑、名吏名宅牌坊等,以纪念和嘉奖,在百姓中起到启蒙作用。
表扬宠牌坊是一座为颁奖而建的牌坊。
宝崇牌楼原为禅城区石洞下路显涌街新塘前县马良寺牌楼。 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21年)。 姓名。 1972年迁址重建于祖庙大院。 牌楼是为表彰梁卓而建。
梁卓,广州人,明万历九年(1514年)举人,任宗仁府主事。 生性耿直,遇事敢闯。 明弘治十六年,奉太上旨佛山牌坊的资料,升大通郎为大通郎。 因为这次升职,他花了很多钱建造了牌楼。 梁卓中为人直爽,无畏,豁达,敢于担当。 他是一位追求思想境界的新儒家。 他以学者的品格,赢得了清廷高官和儒家师友的友谊,也赢得了家乡长辈的尊敬和爱戴。 时过境迁,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可以通过赞美和抚摸牌楼来缅怀和纪念他。
宝崇牌坊是省内遗存极少的一座明清木雕牌坊。 是清代广州建筑艺术和精美雕刻艺术的综合展示,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牌坊为四柱三间底楼式,高大匀称,金碧辉煌。 建筑采用菱形混合结构,以咸水石为梁柱,木雕为各建筑的主要预制构件。 每栋建筑体量大,重心高。 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但依然屹立不倒。
建筑的预制构件制作相当精美。 花岗岩砖和大小楣楣上雕刻着“龙凤祥云”、“鱼跃龙门”等图案,以及梁卓生前坐衙的透雕。 而拱门之间的装饰性预制构件,全是精巧的木雕,不仅有由多道木雕组成的“二龙戏珠”和仙佛罗汉,还有云龙、独角兽、鱼跃龙门的浮雕、宝鸭穿莲花、牡丹花。 鸡冠花、宝鼎剑等多种纹样的木雕单件。 牌坊石额上刻有“褒宠”二字,额上刻有圣旨。
据悉,古洛芝兰牌坊、孝流芳牌坊、冯氏贞节牌坊都是为纪念和嘉奖而建。 鼓罗芝兰牌楼原为“升平仁瑞”牌楼,1983年更名。原位于升元巷梁氏宗祠内,为明代相升梁赤浦所建。 梁驰朴一生屡试不爽,但为人宽厚谦虚,宽厚大方。 卒时107岁,奉命立此牌楼。 1960年在文庙北侧重修,1981年扩建至文庙东侧原址。因原有龙凤屏失,改正反题款到《鼓罗芝兰》和《季花流芳》。
孝六坊牌楼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靖表殷辽的介孝所建。 原位于佛山区龙江镇。 1990年建于祖庙大院清真楼旁。 冯氏圣女牌坊位于佛山区北滘镇临头村西村牌楼街。 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是佛山最精美的牌楼。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融化的艺术
历史的见证
古牌楼,我国特色建筑文化之一。 牌楼历史悠久。 它在唐代已有,成熟于唐宋,在明清达到鼎盛,由实用性演变为纪念性建筑,广泛用于赏功、炫耀、弘扬美德。 多置于城郊祭坛、庙宇、祠堂、园林及主要街道的起点、路口、桥梁等处,也起到水景疗效的作用。
阳江古牌楼包括离士牌坊、灵应牌坊、颂牌牌坊、孝六坊牌坊、慈悲宫牌坊、两耳前石牌坊、玉门牌坊等十余座牌坊,大部分建于清代。 从照壁、木石混合结构到全石牌坊,从图案雕塑、花鸟陶脊到龙凤圆雕,每一座牌楼都是广州建筑艺术和精雕艺术的综合展示,其中绝大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有的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如广州祖庙的山门。
徜徉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幽园、庙宇、庙宇中,不经意间会看到一座牌坊出现在眼前,凝视着它,那是一段动人的故事,一段凄凉的历史。
(作者单位:广州日报)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